
GPT-4o发布:财务的活儿,AI学的差不多了,财务人如何应对?
GPT-4o发布:财务的活儿,AI学的差不多了,财务人如何应对?
- https://mp.weixin.qq.com/s/2f8KtCiS82pDc4mC8mMucQ - 微信公众平台
- 近日GPT-4o震撼发布,25分钟的发布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震撼。
- 2024-06-11 08:41:47
近日GPT-4o震撼发布,25分钟的发布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震撼。
从这一次的AI表现升级来看,AI越来越像人了,而且目前免费开放使用。
首先它说人话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且挺会“看”了:对话实时回复,人类可以随时打断。会唱生日歌,会解不等式、会做同声翻译;还有更灵敏的“耳朵”,能听懂过于急促的呼吸声,并引导如何放松。
在财务方面,做表分析的活也挺会干了。 他们演示了一个功能,就是给AI一张图表(温度折线图)。它能分享说这个图是表示温度,横纵坐标什么意思,最高温度是多少。
从目前来看,AI在财务领域可能率先实现的是:
- 第一,大部分会计的活儿,AI和RPA应该可以干。 比如三单匹配,普通记账工作(需特别的专业判断的AI无法实现,因此会计师不会被取代)。
- 第二,AI的读写能力比较强,擅长做表哥表姐,写“小作文”。 比如帮忙做会议纪要,做报表,些分析notes。他们的加入,会大幅度压缩日常财务部的人员需求,而且成本效率极具优势。
- 第三,AI擅长大量阅读,摘取关键信息,协助内控、审计、会计审核工作。 比如过往需要财务同事审核合同,其中筛选关键条款进行审核,AI具有相当优势。
- 第四,AI可根据大模型做一些前瞻性预测。 例如做未来销量、费用的滚动预测等,与人工预测相互校对。
- 第五,AI可以帮忙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款,帮助财务部接员工和供应商的问询,帮助进行面试简历筛选、AI面试、财务工作培训等。
短期内AI可能无法实现的工作包括:
- 复杂会计判断与处理
- 机密信息处理(AI在保密方面的安全性有待观察)
- 发现数据背后的问题
- 找到行动方案
- 跨部门沟通
- 战略制定
- 客户趋势分析
- 价格制定与政策
- 预算的确定与沟通
- 资源配置决策
- 关键投资决策
- 激励政策制定与沟通
- 背锅等
今早在悦财群(后台回复“入群”),大家一同激烈地讨论着AI的颠覆、收益和焦虑。大家谈得最多的是:
- AI多久会大面积使用?
- 我要如何学习AI,跟上这个新时代?
- 我要如何应用AI,提升工作效率?
- 未来什么样的财务工作会更吃香?
这会是一次新的历史大变局,我也在学习之中,今天我把我的畅想写下来与您共同探讨。也希望更多伙伴分享自己对未来趋势的洞见,共同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注:本文系前瞻性分析,作者一家之言,请您务必对其内容进行批判性阅读)。
首先,10年后,财务部的人员结构可能如下:
今天的财务部
10年后的财务部
未来10年,(中国)企业财务的4大关键发展趋势:
- AI与RPA的应用: 日常会计及分析报表工作转移至机器人;
- 财务BP: 财务从报表制作者升级到深度参与战略的管理者;
- 大运营: 传统的财务部也许未来不复存在,升级的部门可能由战略、运营、人事、财务等组成的大运营组织,将代替传统财务管理部门;
- 全球化企业财务管理: 随着中国企业大量出海,中国财务部将的人才与形态将改变。
01 AI与RPA
我认为,对于生产力的变革,我们不需要恐惧或者忧虑。实际上过去35年,我们也经历了同样剧烈的生产力变化。
还记得35年前,1990年前,财务部是怎样工作的吗?那时候我们还在算盘时代。
你能想象到吗?算盘算力时代,仅仅是35年之前的事儿。 那时候财务的最主要工作,就是用算盘来提供“算力”。如果回到35年之前,畅销35年后的今天,估计没有人会想到,如今的算力能发展得强大。
AI的话题我们在篇首已经做了部分讨论,我们再聊聊RPA机器人。
去年,我有幸去中国交建(世界500强企业第63名)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参访。当我走进共享中心,有一间屋子,四面墙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一个一个显示器:“证证1”、“票票2”、“账账5”等RPA机器人正在忙碌工作中。
我蹲在一台显示器面前,看它一丝不苟地工作着:打开系统,下载单据,进行三单匹配,做分录,发邮件通知已收款,还记得抄送业务领导。最后,这个机器人还很认真地把文件都做了归档,关闭文件夹。
这样一个24小时工作,孜孜不倦的机器人需要多少钱呢?终身付费2万元人民币(这还是豪华版,普通版会便宜许多)。
如今,金蝶的报销系统在金蝶公司内部从提单到付款只需15分钟。
未来10年,今天财务部所做的大部分重复的人工会计和报表工作,将不复存在。
随之而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工种,就是IT与项目财务,毕竟这么多机器人,需要人来管理。
02 财务BP
对比35年前的财务工作,今天的财务没有人打算盘,是不是财务部的工作就没有了呢?
不是,财务部工作越来越重要了!
那未来呢?财务工作会越来越重要!
财务的角色,将从过往的“记账者”转化为“生意决策者”。财务BP在中国未来10年,会是大幅增长的角色。欧美过去10年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一角色转变,我国仍需至少10年时间完成这一转变。
财务BP的崛起,为企业达成以下目的:
- 提升净利润、现金流、市值;
- 帮助企业跨越从收入百亿到千亿的门槛(解决收入停滞不前的困境);
- 形成长期稳定的业绩,避免业绩波动等。
实际上,企业不需要财务BP。企业需要的,是解决老板遇到的真实问题。什么问题?利润低,现金流枯竭,收入在某个时点停滞不前,业绩波动不敢投资等。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仅靠找风口,还需要管理体系。
这个管理体系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体系,财务BP体系的搭建(包含业绩铁三角流程、财务BP组织以及数字化等)。
AI在短期内能否取代财务BP呢?这个难度会比较大。因为财务BP的核心价值不是做表,而是把生意做好:制定战略、洞悉市场、配置资源、复杂沟通等。
03 大运营
如果未来会计的大部分工作被AI与机器人取代,财务的大部分员工干的不是会计的工作了,那传统财务部还会存在吗?
会。但是财务的重心可能不会是核算,而是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
未来,财务部的名字,也许不叫财务部了。
企业的财务管理,业绩管理,需要实现从战略到激励的完整流程。一个部门的人完成不了,那么就需要一个更整合的组织(或者虚拟组织)来工作。
业绩管理流程需一个整合组织负责
这个部门将包含了战略、运营、经营分析、财务、人事、市场、研发、生产等专家组成,成为一个大中台。
这个部门的领导,是COO。
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会更综合,横跨战略和管理,横跨财务、人事等不同知识结构。
未来的财务,不只是管钱的人了,更主要是管经营,为经营结果负责。
未来的业务,也不能只靠拍脑袋了,必须学会用财务的语言,管理的办法来做生意。
这会是一次管理历史上颠覆性的升级。
04 国际化
最后,我还想聊一个未来中国企业财务管理的趋势,那就是国际化。
近年来出海已经成为未来我国企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但是国际化企业和过去仅在中国经营的企业财务组织是否一样呢?肯定不一样,而且非常不一样。
首先,语言不通。
某中国药企想在美国开设分公司,想招聘属地化员工。因为中国CFO不会英文,因此招聘要求是华人。但是招聘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人。许多候选人面试后都拒绝了。问她们为什么?她们说,在美国生活久了,写不了中国企业要求的八股文,和中国CFO的沟通也感觉语言和文化不通。
日本武田制药国际化收入超过80%,他们的CEO是法国人,高管团队高度国际化。中国企业走国际化之路的第一步,我们的高管必须英文流利、通晓多国文化。
其次,派中国员工出国工作,不容易。
我曾经外派去新加坡2年,我深知外派员工绝不是拎包去新加坡干活这么简单。当时公司为我们外派的同事,聘请了专门的服务公司。从签证、医疗保险、孩子上学、找房子、租车、宠物运输等等有一系列的安排。
而且很多人出国后也需要大量的适应时间。这些跨国企业,有大量在全球工作的高管,他们的家人已经习惯了3年换一个城市工作,他们的夫人都是全职主妇。甚至,他们的菲佣都是跟着他们去了许多国家。这样的一个家庭后援体系,也不是一件小事。
关键,财务管理的体系未建成。
除了人,还有流程。
要在全球支付、纳税、报财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当地的银行、税局、政府关系。在财务组织上也多了许多部门,比如国际纳税筹划部、中央报表团队等。
要想坐在中国管巴西的生意,仅靠跑过去听业务分析会不行,要强有力的预算系统、ERP系统进行串联,了解实时经营状况。如今我国企业预算系统的缺失,将会是一个大麻烦。
最后,国际化财务部各项能力需提早布局
国际化企业的财务部,看起来只是多了几个国家,但是其复杂程度大大增加。这部分组织能力需要提早规划,并提早储备高管人才。
但是近年来全球也出现了逆国际化趋势,且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世界瞬息万变,我们需因时因地地考虑企业的组织能力、国际化的中长期风险等,进行合理布局。
05 前瞻性布局
如果未来10年,财务部有如此大变局,那我们应该如何准备?
今天的财务部
10年后的财务部
未来4类财务人会更吃香:懂科技、懂业务、懂经营、懂英文。
- 财务BP:实际支持战略与问题解决的管理者;
- 大运营:对企业内部人与事熟悉,通晓战略、运营、财务、人事等多领域复合型人才;
- IT与项目财务:懂AI、懂机器人、懂流程与系统的项目管理者;
- 国际化人才:懂英文、有外派经验能接受外派、懂不同地区文化并相应财务资源的人才。
“朝阳”在哪儿,我们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