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思维



  不论将来是不是还做会计,都要保持财务思维,这些思维是能助力自己发展的,未来机器人再普及,还会有人生存的空间,只要有人类,财务思维就不可或缺。

  财务思维的第一条,无利不起早,在没有获得预期利益的情况下,不要轻易采取行动。这个词,偏重结果轻视过程,虽有弊端但能流传千年,必有其正面意义,都是平凡人还是遵从为好,商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做了就亏谁愿意做?利益本身并非仅指经济利润,还有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道德利益等。利,是多头盈利为最,十层利益自己全拿,这就是亏损,必是巨亏。

  财务思维的第二条,尊重常识,常识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基本的、简单的事实和认知。经济规律、市场变化、企业发展等,本身都有规律可循,规律即常识。尊重常识可以提高职业判断力与决策力,避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等非理性行为的影响。尊重规律能帮助财务人更好的理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内涵,能运用常识发现企业运行中的各种问题,避免被虚假、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只有按常识办事,才能更好地与同事、领导和其他部门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常识里面藏玄机,财务人要领悟,人情世故,城府与阴谋都藏在常识里,很多常识是糟粕,但也要领会,否则会被劣币驱逐。

  财务思维的第三条,数字敏感性,财务不是玩数字的,但离不开数字,财务是玩业务的,玩资金及背后的关系的,数字只是财务或会计的载体,既然是载体,数字就非常重要,所以必须训练出敏感性,数字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只有具备较高的数字敏感度,才能快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具有数字敏感性的会计,会更好的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没有数字敏感性且训练不出敏感性,则要做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当然,财务思维还有很多,止盈/止损、机会成本、量本利、资本约束等,一个立体的财务思维体系包裹着财务人员不停的学习与进步,推动经济成长。财务的多角度思维模式,注定就是网状思维,人类的文明与进化的任何姿态,财务都能记录下来,关键是否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