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入表”关心这四件事就够了
“数据资产入表”关心这四件事就够了
- https://mp.weixin.qq.com/s/pl-nStDzpR1o4c9lygggqg - 微信公众平台
- 把握数据资产入表契机,以数据要素推进价值创造
- 2024-01-17 09:44:13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数据资源是否可以作为资产确认?怎样进行计量?能否作为会计上的资产“入表”?2023年8月21日,财政部对外发布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数据资源的确认范围和会计处理适用准则等,并已经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这一措施无疑为数据要素助力经济发展打上了一剂强心针。那么企业要把握数据资产入表契机,以数据要素推进价值创造,要关心以下四件事情。
01 什么是数据资产入表?
数据资产入表是指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将数据资源作为一项资产进行确认和记录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合法拥有或控制,并且预期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数据资源,以物理或电子方式记录,纳入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从而更准确地体现数据的商业价值和业务贡献。
根据《暂行规定》要求,从2024年1月起,企业可基于重要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增设报表子项目,根据数据资源的持有目的、形成方式、业务模式,以及与数据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等,可以作为无形资产或存货,对数据资源相关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02 数据资源满足哪些条件可以入表?
《暂行规定》中判断数据资源是否可以“入表”的原则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对于数据资源能否“入表”,需满足经济属性和产权属性,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和无形资产的具体确认条件判断是否可以入表。
具体来说,满足以下特征:
- 相关数据资源是由过去购买、生产、建设行为或者其他交易事项形成的。
- 相关数据资源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 相关数据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 相关数据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可按照存货或无形资产准则的具体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数据的经济属性是指数据能够产生经济利益,数据的产权属性是指数据是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可以认为是数据资产。
数据资产如果还满足两项条件,可以进入资产负债表,否则只在报表附注体现即可。一是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向企业,二是成本和价值能可靠计量,可按照存货或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03 数据资产入表需要哪些步骤?
那么,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入表有哪几个关键步骤呢?具体包括五个步骤:
1. 数据确权。 要明确数据产权,建立完善的授权链条,以确保数据来源的合规性。“数据二十条”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的“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此外,收益权也是数据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数据治理。 企业需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通过生产经营采集数据或者采购外部数据,采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控,保证数据贯通、遵循数据标准、保证数据质量,建立数据资产目录,最终沉淀数据资产。
3. 数据价值评估。 企业要建立内部或第三方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明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比如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 , 结合数据分类和商业应用场景进行经济利益的评估。
4. 数据成本计量。 企业要准确确定数据资源的各项成本,并合理归集与分摊,确保成本计量的可靠性。
5. 数据资产报表披露。 企业应根据规定增设会计报表科目,比如在无形资产和存货项下设立数据资源二级科目,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资源纳入资产负债表,或者在报表附注披露。
04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资产入表的前提和基础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资产入表的前提和基础。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或者通过外部购买获得数据,这些内外部数据需要通过数据治理体系有效处理,形成高质量的数据资产。数据资产形成之后,无论是在生产经营中实际应用推动业务发展,还是通过数据共享、数据交易等方式产生经济价值,都是数据资产的进一步应用和价值创造。
图 毕马威数据资产化“三大流向”实现入表
数据资产入表是数据资产蛋糕上的最后一抹糖霜。 在企业会计报表中体现的数据资产只是一部分满足入表条件的数据资产,是数据资产的冰山一角。在入表之前要完成的大量数据资产管理工作才是数据资产发挥价值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夯实,才能有数据资产入表的最终出彩。
05 结语
数据资产入表来了。从政策层面来讲,这体现了国家对于数据要素的重视,鼓励企业增强数据资产意识,加快数据流通市场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重视加强数据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并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